4月23日讯 棉花的价格已经处在近几年的历史高位,但似乎仍未达到峰值。2010年,它还将怎样演绎,是否会成为炒家们的最爱?
当这波由棉价上涨而引发的成本压力持续袭来,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又该如何面对?谁将成为“最倒霉的人”?
“未来还会更贵”
看过了大批量产品目录传真,及十多通电话询价后,新加坡纺织服装商人李鸿年在2010农历新年刚过不久便匆忙搭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
凭借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李鸿年“紧张”地感觉到,他的服装生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在2009年底已出现苗头,棉花价格的大幅上升带动了他不得不购买的纱、布价格,而在2010年初,在多次与供货商的沟通中,他确信,有关纺织服装原材料价格层面可能的进一步“变化”将在未来损害到他的服装生意。
这让他觉得有必要提前来中国一趟。
服装面料采购的恶梦
李鸿年匆忙地制定了他的行程,他首先来到了江苏,在张家港他频繁约见了当地的老合作伙伴,同时,也“刻意”地拜访了往年不曾见面,却有所了解的“新朋友”。
纺纱是李鸿年的考察重点,他所拥有的制衣厂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棉制品,因此,纺纱的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利润。
而在与张家港新老“朋友”的交流与沟通中,李鸿年的首站之行将其来中国之前的担心逐步转化为现实——2009年底曾屡创新高的棉花价格已经将成本压力传递到他不得不购买的纱、布产品中。
作为国内著名纺纱集群地,也是李鸿年原料的重要采购地,张家港的朋友们告诉他,想以去年纺纱的平均采购价来购买,完全不可行。
“他们甚至还‘警告’我未来还会更贵。”李鸿年无奈地表示。
由于棉花价格自2009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且在2010年没有任何停滞迹象,棉花的下游——纺织面料领域也开始了大幅上涨,甚至涨幅超过了棉价的涨幅。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3月中旬发布的一组数据,像纯棉普梳32支纱、气流纺10支纱及纯棉精梳40支纱仅仅较3月初的涨幅就超过500元/吨;纯棉普梳32支纱与国内标准级棉价差也比3月初扩大366元/吨。
“这对我们来说,涨得太快了点。”经营一家年产值不到1000万美元企业的李鸿年担心会被快速上涨的成本挤压掉所剩不多的利润,“事实上,这已成为我们眼下的工作重心,我们没有零售品牌,因此,它(原材料价格上涨)‘压迫’像我们这样规模的企业不得不去寻找更低成本的采购渠道。”
带着这样的目的,李鸿年没有在江苏停留太久,在没有太多成效的“感情联谊”后,他选择北上,来到了此前不曾计划来的山东。
由此,对于山东,李鸿年实际是带着碰运气的想法展开这趟旅行的,在他看来,山东有许多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纺织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巨大,成本控制能力强,因此,说不定会为其提供一些采购机会。
“我们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的,主要还是为了考察市场,但遗憾的是,机会并没有,至少在我们看来,远构不成机会。”李鸿年解释道,“通常指望一些大型企业能够通过规模优势整合市场,而提供一些‘特别’产品的想法往往都是单方面的,其实这个我们清楚,但我们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了,当然,最终我们还是回到现实——大型企业规模优势的最大体现都在其的议价能力,而不是‘降价’能力。”
据李鸿年透露,在山东期间的拜访中,上游大型企业给符合他标准产品的报价基本都超出能让他现场拍板购买价的10%以上。
“我们还将继续考察。”李鸿年在未完全摸透市场的情况下,选择观望。
棉花成本上涨顺畅传递
本报记者是在今年3月北京举办的面料展上见到李鸿年的,当时,李鸿年正在国际展览中心5号馆门口与前来观展的国内同行抽烟闲聊。
话题离不开服装原料的涨价现实,他告诉那位初次见面的同行,整个“展馆”都在涨价,而那位同行则淡淡地回应不出所料。接着,他们试图分析这波涨价的原因、下降拐点的何时到来,以及有没有能够让消费者“忽视”成本上涨,足以掀起市场消费热点的新型研发产品的出现。
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李鸿年结束了与同行“不太深入”的探讨。而在转头进入展馆继续观展之际,他邀请本报记者一同“考察”。
李鸿年告诉记者,北京之行是他此次中国市场考察的最后一站,在面料展结束之后,他就将启程回新加坡,在那里,他将梳理信息,并最终制定出未来的采购、营销计划。
“目前看来,北京的发现基本上与我之前的考察没有太大出入,今年市场仍在复苏,但成本的压力也急剧增加。”李鸿年指着展馆内的众多服装原材料供应商表示,“未来的压力可能更大,因为,最上游的棉花等产品的价格还在上涨,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库存的减少、炒家的加入,涨到什么时候还不好说,不过,服装原料如纱、布供应商的日子应该好过些了,现在对他们最有利的是,他们已成功提价。”
这是李鸿年此次北京,乃至中国之行的最大“收获”,他的直接供应商——纺纱等面料企业的产品出厂价格已快速上涨,并且市场并未出现明显萎缩。这从北京面料展上的火爆观展人流及交易态势得到部分体现。
同时,也在许多纱线等服装原料供应企业的口中得到证实。
李鸿年指着一些他曾经拜访过的展位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可以趁着涨价契机实现金融危机后的大幅利润复苏。
“对于像我们这样相当一部分业务是服装加工的企业来说,涨价能不能得到市场认同还不确定,风险很大,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了好的迹象。”
顺着李鸿年所指方向,其中一家企业上海鼎天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回复却如李鸿年的“预测”。专为李鸿年这样客户提供产品的上海鼎天纺织品有限公司CEO柴方军对于传递而至的面料价格上涨表现得“不以为然”。
“其实,面料价格上涨过去一些年一直存在,今年也一样,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能通过更好的产品服务完全消化。”柴方军表示,“今年我们面料产品价格大致在30-100元之间,比去年涨2-3元,我们的销售并不会因此而有什么问题。”
与柴方军的“保守”有所不同的是,无锡一棉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晔珺则说得更为直接,她干脆表示,今年他们有望实现效益的四五倍翻番。
“去年,原料价格比较低,加上金融危机影响,我们虽达到销售目标,但基数不高,今年,鉴于目前形势,我们制定了销售效益翻四五倍的新计划。”
周晔珺虽然并未将销售翻番的信心与产品价格提升直接划上等号,但她也承认,目前,由棉花等传递而来的服装面料价格快速上涨,孕育了众多市场机会。同样,她对客户接受程度的担心远远不及对销售翻番的信心。
对此,也于今年参展北京面料展的三阳纺织(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世斌对服装面料商的成功“提价”作了解释。
“这主要是因为原料占成衣成本的比重很低。”张世斌指着公司的纱线产品表示,“用这个造件衣服,我想还不到品牌服装零售价的5%,因此,即便原料价格再涨一倍,也成不了气候。”
然而,当本报记者向其转述李鸿年现时的烦恼时,张世斌则笑着表示:“总要有人来消化这波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也会有人抗不住这波压力,在我看来,最大“消化方”肯定是加工环节,比如服装加工厂等。”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世界布商大会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新华社刊发:“老”纺织“新”力量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资讯排行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服装纺织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纺织服装周刊
- 设计师关淑敏:以花入衣,探索中国高定自信新表达-纺织服装周刊
- 新华社刊发:“老”纺织“新”力量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为美好生活创新
- 携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领导调研盛泽、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视觉焦点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设计师关淑敏:以花入衣,探索中国高定自信新表达-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鸿天集团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 2025潍坊(诸城)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精准采购节即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