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为期,中国实现华丽转身仍是奢望
工业下滑的压力,逼迫着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实施。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指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业增速持续下滑,到现在还不能说已经见底,他建议尽快实施国务院通过的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在规划细则还在酝酿和陆续发布之机,我们不妨回顾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韩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得失,以史为鉴,更平稳、实效地推进我国的产业调整振兴。
相似的故事背景
国内产能过剩、外需萎缩
历史总是相似。“我国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可以找寻到日本的影子。”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冯宇说。他和同事徐妍、孙秀琳将中国的产业振兴规划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调整进行比较后分析,现在的中国与70年代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国内方面都存在重工业比重过大、制造业产业过剩严重、环保问题突出,国际方面都面临着本币升值和发达国家需求萎缩的不利境地。
但是,三国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中日的不同之处是,从发展的进程来看,70年代初期日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基本结束,产业自身就有调整的需要。但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在进行之中,产业调整的方向和内容自然不会完全复制当年的日本。”冯宇说。
国金证券研究所研究员付雷、陈东近日比较了日本、韩国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所推出的产业振兴计划,他们认为,从振兴产业的措施来看,中国此次产业振兴计划的重点是重化工业,和日本的60年代以及韩国的70年代类似。3个国家无一例外地选择支持钢铁、石化和机械工业。此外,有色金属、造船、汽车、电子等行业和韩国所选择的产业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中国的振兴计划包含了消费品中的纺织和轻工产业,而韩国、日本所选择的其他产业则全部是投资品和原材料。
同是振兴重化工业
中日韩目的却不同
具体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方向与内容,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认为,其与1970年代的日本相似之处在:对于传统行业,都强调淘汰过剩产能,推行企业兼并重组,政府给予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等;对于新兴行业,则采取了鼓励技术创新、开发和引进,在财政金融上给予一系列扶持等政策。
“当然,两国的产业政策中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日本当时的措施中还包括了成立产业结构审议会,对每个行业的供求进行预测,以及对萧条行业的雇佣调整对策等,这是中国所没有的。而中国的规划中提到要扩大内需,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等目标,也是日本当年没有提到的。”冯宇说。
值得注意的是,和韩国80年代结构调整时期的产业政策相比较,中国的政策更加支持和鼓励自主的技术研发以替代进口,而并不鼓励更多的技术进口。“短期来看,这可能会减缓技术进步的速度,长期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陈东说。
相似的背景并不一定演绎相同的故事。60年代的日本和70年代的韩国,正是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他们振兴重工业的目的是因为这个行业正处于需要快速推进的发展期,国金证券研究所分析,此次产业振兴计划的重点虽然是重化工业,但不是要继续推进此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过高的工业比例已经使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总体需求的低迷也很难支持重化工业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因此,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经济不景气阶段主动引导重化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培养一批优秀的重点企业,而且,有序地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同时,从财政政策上支持纺织、轻工行业,以防止就业情况出现剧烈恶化。
要更多关注中小企业
环境立法最值得借鉴
日本、韩国在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第三产业比重则逐步上升,新兴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工业结构的重心逐步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部门。在实效背后,有哪些经验值得当前的中国借鉴?
冯宇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日本一系列政策细节和配套措施的完善值得关注,“比如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整合上,多管齐下采取措施,包括处理过剩设备、实行萧条卡特尔、提供财政金融支持、妥善处理雇佣调整关系等;措施执行很到位,日本认为过剩设备是妨碍克服结构性产业萧条的最重要因素,要求平电炉业在1978年底前废弃330万吨的过剩设备。要求提出后,此类设备生产量就下降了。当然日本民众也非常配合政府决策,政府带领全体国民,上下一心调整经济。”冯宇说。
他认为,最值得借鉴的是,日本在调整中痛下措施,加快环境立法步伐,通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处理设施等措施,直接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这虽然严重压缩了重化工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但是帮助了日本产业健康转型。
国金证券研究所比较了韩国和日本的产业政策效果,认为韩国在战后经济增长的长期表现,比日本要更加稳定。“在重工业化结束之后,韩国并没有陷入长期的萧条。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在经济结构调整期间,韩国主动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更有利于发挥中小企业的灵活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在战后长期的发展阶段,韩国并没有过多地向大型企业倾斜。相比之下,日本对重点企业的保护程度非常高,甚至鼓励大企业进行行业垄断,并默许卡特尔的存在。”
“从日韩的比较,我们可以得知,通过产业振兴政策,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无疑是经济复苏的关键和核心,而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更依赖于市场而不是行政调控,因此,我们的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在明显利好大企业的同时,也要更多关注中小企业。”一位研究人士说。
此外,日本、韩国还都曾为振兴工业立法,而近期,国内已有不少人呼吁出台中国产业振兴法规,因为法律法规与政策相比,更具约束性与持续性。
日韩转型耗费10年
中国实施3年主要是应急
产业振兴和转型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本、韩国耗费了近10年的时间才实现华丽转身,中国提出的实施3年时间,是否太短?
“目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产业振兴规划主要为了应急,3年的实施时间,主要是短期内进行调供给、保需求,完成真正的产业转型还得有后续政策和更长时间。”一位不愿署名的研究人士说。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冯宇则表示,他个人认为,发改委说的3年,应该是在3年内陆续公布相关细则,对规划进行充实和对政策进行落实。真正产业实现振兴和转型则需要更长时间,日本在70年代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真正出现转型实效是在80年代。
“一个国家的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日本汽车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口,但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用了20年的时间。因此,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只是‘中国制造’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第一步。”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说。他认为,对一个已经发展了30年的经济模式而言,转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更不可能靠一两个财税政策就可以达到目的。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相关资讯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鸿天集团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为美好生活创新
- 世界布商大会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2024藤模年终时尚盛典|全龄共赴,致敬经典-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2025中国(郑州)国际纺织服装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